晶片卡/儲值卡/會員卡
條碼卡/晶片卡/儲值卡
條碼卡分為一維條碼和二維條碼兩種。一維碼比較常用,如日常商品外包裝上的條碼就是一維條碼。它的訊息存儲量小,僅能存儲一個代號,使用時透過這個代號調取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。二維碼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,它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存儲更多的訊息,包括文字、圖象、指紋、簽名等。
條碼卡製作簡便,普通的條碼按一定要求打印或複印即可,成本較低,但它的識讀設備(特別是二維碼的識讀設備)比較昂貴。與磁卡和IC卡不同的是,條碼卡內的訊息不能改寫,另外,安全性能差、標準也不統一,這些都限制了它的應用。
說明
條碼(Barcode)是由一組寬度不同、平行相鄰的線條及空白,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組合成的符號,可代表字母、數字等訊息,一般一條條碼可容納二十個以內字母、數字訊息。
可以使用雷射或紅外線掃描器判讀,種類超過20種以上,最普及為EAN碼(European Article Number),在1976年由UPC(Universal Product Code)發展,包含13位元,後來衍生出多種編碼。